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CPU 行業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過去一個月里,大新聞一條接著一條:6 月底,蘋果宣布將在 Mac 上棄用英特爾處理器,轉而基于 ARM 架構自研芯片。兩周后,英偉達股價漲至歷史最高點,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
7 月 24 日,英特爾又宣布推遲自家 7 納米制程芯片的開發進度,計劃要到 2022 年末才能發售。此消息導致英特爾股價受到重挫,一夜之間下跌了 17%。
更大的新聞正在醞釀之中。
為改善過去幾個季度每況愈下的財務狀況,軟銀正尋求出售旗下 ARM 公司。最理想的買家似乎是剛剛 all in ARM 的蘋果,但英偉達對這門并購更感興趣,正與軟銀密切接觸。雙方如果達成交易,最終的價格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成為科技界最大的并購案之一。
越來越主流的 ARM
創立于 90 年代,ARM 成立的初衷是做“結構簡單、功耗低、價格便宜”的芯片。
它的前身 Acorn 公司在 80 年代想要開發生產一款相對便宜的計算機硬件,無奈市面上的 CPU 太貴。當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在英特爾芯片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縮減定制,但當他們向英特爾索要 286 芯片的設計資料時,遭到了后者的拒絕。
所以只好開始自己設計處理器,并最終做出了設想中“簡單、節能、便宜”的 ARM 芯片。這種芯片設計思路非常適合移動設備,受到市場極大歡迎。移動設備的芯片需求非常多樣,ARM 通過“設計方案授權”的方式,將芯片設計方案開放給全世界的芯片制造商。這種靈活的特性使 ARM 在移動設備領域得到了極大普及。
到 2010 年,ARM 已經成為移動設備最主流的選擇。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整個移動芯片市場開始變得越來越大。巨大的出貨量攤薄了開發成本,ARM 整個產業鏈的技術也迅速升級。2011 年,智能手機市場剛剛起步之時,芯片代工廠臺積電的主流制程還是 45nm,落后于當時英特爾 Sandy Bridge 的 32nm。當年第一代小米手機上搭載的高通 MSM8260,就因為 45nm 的落后制程而被詬病發熱嚴重。
之后,依托巨大的市場,臺積電接連突破了 28nm、16nm、10nm、7nm 工藝,目前已經開始進行 3nm 甚至 2nm 的研發,英特爾的 7nm 卻至今難產。至少在制程工藝上,ARM 陣營完成了對 X86 的彎道超車。
2016 年,軟銀收購 ARM 時候,它已經是英國最大的科技上市公司了。
ARM 芯片的設計、工藝,產品實力高速發展,最后的問題只剩下一個:它能否在 PC、服務器上取代英特爾?取代 X86?
其實早在 2012 年,微軟就在嘗試,讓 Windows 運行在 ARM 處理器上。只是微軟對上下游的控制還不夠,既不能強迫 PC 生產商拋棄英特爾,也很難號召開發者針對 ARM 版 Windows 進行開發。ARM 版 Windows 一路跌跌撞撞,ARM 能否驅動電腦的問題也就一直沒有答案。
直到今年,蘋果宣布 Mac 要切換到 ARM 架構的自研芯片,才算給這個問題寫下了答案:蘋果認為 ARM 芯片能在電腦上取代英特爾。從此以后,蘋果旗下一切的智能設備,從電腦、手機、平板,到手表、耳機、機頂盒,將全部由 ARM 芯片驅動。
ARM 的未來正變得越來越廣闊。從高通、臺積電,到三星、蘋果、微軟,它獲得了整條產業鏈的支持和認可。
軟銀退出
對軟銀來說,賣掉 ARM 并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
2016 年,軟銀旗下的愿景基金斥資 320 億美元收購 ARM。自那時起,整個半導體芯片行業發展迅速,與 ARM 商業模式類似的幾家芯片公司,包括 Synopsys 和 Cadence,市值都實現了數倍的增長。英偉達的市值更是翻了 8 倍。整個行業正在騰飛,此時賣掉 ARM,意味著軟銀要放棄未來的巨大發展空間。
但軟銀沒有太多選擇。2019 財年,軟銀集團營業虧損 125 億美元,交出了創立 39 年以來最差的一份財報。愿景基金的投資虧損預期更是高達 167 億美元,即使相比整個基金 1000 億的規模,也已經虧損嚴重。
在愿景基金重金投入過的公司里,Uber 股價的接連走低,WeWork 估值大幅跳水,甚至有數十家公司面臨破產窘境。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酵,使愿景基金投資過的多家 O2O 公司的業務舉步維艱,軟銀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拋售優質資產,平衡損失,成了軟銀不得不做的選擇。截止 7 月,今年軟銀已經出售了價值 137 億美元的阿里爸爸股票,且還在持續拋售變現。獲得的現金大多被拿來回購自家公司股票以穩住股價。出售 ARM 也成了計劃的一部分,軟銀的主營業務并不在半導體、計算機硬件領域,將 ARM 賣給一個有業務相關性的公司,或許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
據彭博社報道,軟銀與蘋果進行了接觸,溝通蘋果收購 ARM 的可能。作為全世界現金儲備最多的巨頭,蘋果不缺錢。同時,蘋果在自研 ARM 芯片領域持續加碼,很需要底層芯片設計技術的加持。
不過蘋果對收購 ARM 并不感興趣。與軟銀初步溝通之后,蘋果沒有對 ARM 報價。
一方面蘋果很少進行大筆的并購,一直保持著業務線精簡、集中。蘋果收購一家公司,大部分時候會完全砍掉它原有的業務,僅僅將技術、產品整合進自己的軟硬件業務中。收購 ARM 這樣一個主營業務規模高達十億美元,價值數百億的公司,并不符合蘋果投資并購的原則。
另一方面,ARM 設計芯片,授權給其他芯片廠商的運作方式,也與蘋果有著根本的矛盾。收購 ARM,蘋果將把控很多競爭對手的芯片命脈,比如三星、高通、谷歌……這樣做不免有壟斷之嫌,很容易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
所以蘋果大概率不會收購 ARM,盡管它對 ARM 的技術充滿興趣。但蘋果仍有可能以其他形式參與到這場交易。2017 年,東芝出售旗下閃存業務時,蘋果就加入了一個財團,以主導者的身份參與收購,最終獲得了優質、穩定的閃存產品供應。
英偉達的野心
目前對 ARM 最感興趣的買家是英偉達。
據彭博社消息,英偉達已經就潛在的收購事宜和 ARM 進行了密切接觸,在一眾潛在買家中脫穎而出,是目前最有力的競爭者。
作為一個顯卡設計制造商,英偉達最主要產品并非 ARM 芯片,但 ARM 卻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更廣闊的應用領域。
2008 年,英偉達第一次發布了 ARM 架構的 Tegra 系列芯片,試圖將它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幾年里,微軟、惠普生產的多款平板電腦,以及小米手機 3,都采用了 Tegra 系列芯片,但并沒有獲得很理想的效果。后來,英偉達又將 Tegra X1 芯片用在了自家的 Shield 游戲機和 Nintendo Switch 上,這兩款機器的性能也都并不突出。
但近幾年,隨著 ARM 芯片制程工藝和性能的提升,這條路正在變得越來越寬。目前 X86 主導的游戲機和服務器領域,ARM 都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而游戲和云計算,恰好是英偉達的核心業務領域。
收購 ARM,英偉達將可以利用 ARM 的技術,造出高性能、廉價的 CPU。結合自身的 GPU、圖形渲染技術,它將有能力推出一套更先進、更靈活的芯片方案,定義下一代游戲機的核心硬件。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 AI、神經網絡算法,也需要強大的 GPU 算力支持。在服務器、云計算領域,有很大的 GPU 算力需求。這原本也是英偉達擅長的領域,但目前英偉達只能提供自己的 GPU 產品,未來如果它能夠借 ARM 的技術,打造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將極大拓展它在服務器領域的業務空間。它將從行業的參與者,變為主導者。
過去 5 年,乘著 GPU 算力需求的提升,英偉達高速成長,收入翻了一倍多,市值膨脹了 16 倍。7 月 10 日,英偉達股價漲至歷史高點,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成為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但日益壯大的英偉達也正在靠近 GPU 業務的天花板。今年 2 月,英偉達公布 2020 財年財報,收入和利潤不增反降。它需要更強勢的技術,驅動更寬的業務線,才能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扎根在芯片領域的最深處。
對自身市值也只有 2500 億美元的英偉達來說,并購價值數百億的 ARM 是高收益、高風險并存的一波操作。過去幾年,被軟銀收購之后的 ARM 采用激進策略,幾乎不計成本地迅速擴大了自身的業務范圍。戰線拉的太長,看似一片廣闊的前景背后,發展路線不夠明確的問題也逐漸凸顯。這樣的 ARM,練了一身內功,卻沒有招式可用。它的技術需要與英偉達的產品進行更深刻的結合。問題的關鍵在于英偉達能否消化 ARM 的技術,做出規模更大、更復雜的產品。
不過正因為英偉達和 ARM 有深刻的業務相關性,這樣的交易就越可能引發反壟斷機構的監管審查。針對目前傳聞的收購事宜,ARM 和英偉達的發言人都拒絕進行評價。據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收購交易無法達成,軟銀也在考慮讓 ARM 再次上市融資的可能。
(邯鄲網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