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早在2014年,社區團購就已經出現了。2016年,做社區團購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一年算是社區團購的元年。發展之初,龍頭企業興盛優選、十薈團等,都嘗到了甜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擁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的電商巨頭們,也察覺到了這其中蘊藏著的無限商機,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他們甚至不顧《人民日報》的建議,紛紛上線了自己的社區團購平臺。比如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淘寶的淘寶買菜,京東的京喜拼拼等,巨頭們準備在社區團購領域大干一場。阿里還投資了十薈團,京東選擇了與興盛優選聯手發展,擴展市場布局。那么各個互聯網公司只是想賺老百姓那點菜錢而已嗎?他們的目標和格局不會僅限于此,一定是想下一盤大棋,另有發展空間。社區團購到底動了誰的奶酪,影響了誰的利益,巨頭們又有著怎樣的野心呢?
1.誰是受害者
從表面上來看,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超市和菜市場。
凡是社區團購路過的城市,都是“一地雞毛”,多數大型超市的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比較平民化的菜市場,自然也無法幸免于難,越來越多的攤位退出了市場,小商小販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社區團購與實體店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對立局面。而且社區團購的商品不只是蔬菜水果等生鮮食品,還有酒水飲料、日雜百貨、洗護用品等小商品,這些對中小型商超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社區團購平臺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會進一步擠壓上游供應商、農戶們的利益,采購價格遠低于以前商超的價格。我們可以預見,如果以后形成壟斷,其他銷售渠道衰落甚至消失了,農戶們的渠道就只能主要依靠社區團購,這樣巨頭們會更加壓低進貨價。不僅小商小販們無法繼續生存,農戶們的日子也會變得非常被動。畢竟作為供應方,現在的銷售渠道還有很多,以后沒得選了的話,面臨的狀況可能會很糟糕。
至于廣大消費者,現在使用社區團購平臺購物時,就經常發生蔬果不新鮮、商品質量不合格等情況,以后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
這一切都極有可能走外賣平臺的老路,初期平臺瘋狂補貼,使商家和消費者形成習慣,甚至產生依賴。平臺“燒錢”推廣以后,總是要把失去的加倍賺回來的。最后只剩下幾家平臺存活下去,占有壟斷地位的平臺就會進一步壓榨商家,提高服務費,甚至連騎手也不放過,而消費者也不得不接受平臺的漲價。
總而言之,社區團購極有可能是資本家復制外賣平臺的發展模式,最終幾家獨大,壟斷市場,擁有支配地位,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供應商和消費者都將變得十分被動,成為待宰的羔羊。外賣平臺的今天,就是社區團購的明天。
沒有其他選擇,才是最可怕的。
2.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區團購打開市場的方式主要還是靠補貼和打價格戰,前期靠虧本燒錢來獲得流量、供應商和客戶,這無疑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目前比較火熱的幾大平臺,背后都有自己的大金主,短期內難分勝負,然而想靠這種方式發展起來很難實現。畢竟企業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盈利,資本家不是慈善家。
供應商、門店、客戶、物流是社區團購的四大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價格、優良的品質和優質的服務,是其有力的支撐,誰能把控好這些,誰就能不被淘汰,笑到最后。
各平臺之間是競爭關系,經常出現低價傾銷的情況。平臺通過巨額補貼,以低于進貨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如果再計入運營、倉儲、配送等成本,這樣做是巨虧本的。然而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本質上是惡性競爭。雖然消費者暫時是受益的,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資本家一定有后招收割韭菜。
有些平臺還利用欺騙性的文字等進行標價,誘導顧客消費。比如通過秒殺、直降等方式,開展促銷活動,實際上是虛構原價、謊稱降價。這些都是平臺的慣用伎倆,嚴重破壞了市場環境。相比于實體店,平臺可以玩的花樣更多了。
社區團購的服務質量和產品質量,都無法得到保證。團長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并不一定都能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平臺一旦占據市場形成壟斷,他們的利潤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難免產生怨氣,服務質量可能會更差。并且團長對平臺的忠誠度并不高,一家門店可以為多個平臺服務,更容易出現問題。
再說產品質量,平臺進行大批量采購,在分揀商品時存在著不專業的情況,劣質產品很容易進入市場。甚至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平臺很可能會故意售賣低質產品。加上生鮮食品對倉儲、配送的要求很高,最終送到客戶手中的產品,很容易產生問題。相比于超市、菜市場的現場購買,社區團購的產品質量會存在一定的瑕疵。
3.發展前景預測
參考外賣平臺的發展史,互聯網的最大特性就是壟斷。平臺整合了資源,同時也會壓榨各資源的提供方。在前期通過補貼利用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當供應商和消費者開始過度依賴平臺以后,資本的野心就會暴露出來,雙方通吃。
獲取流量和大數據殺熟,是社區團購的第一個目的。用戶只要使用過他們的平臺,就會留下記錄,比如姓名、電話、地址等。通過分析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等,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而繼續做精準營銷。而大數據殺熟的威力大家也見識過,平臺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最大限度地賺取每個客戶身上的利潤。
社區團購的最終目的,就是完全掌控客戶、中間商和供應鏈。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精準的描繪出用戶畫像,最終引領他們消費。而作為中間商的團長,他們很多都是中小型商超,本來主營業務就會受到社區團購的沖擊。一旦形成壟斷,平臺就有主動權淘汰團長。平臺已經掌握了客戶的資料,團長最重要的使命已經完成,利用價值不大了,完全可以被替代。而供應方,由于銷路受限,也難免遭受到壓價之苦,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這樣社區團購就控制了整個市場。
4.傳統實體店的反抗
無論任何時候,壟斷都不是好事,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商超、菜市場等要發揮好自身的優勢,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才能存活下去。比如時效性,社區團購不能做到即時送達,提供的產品也是統一標準的。實體店是否能提供即時配送服務,“京東到家”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實體店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向定制化、個性化等方向發展。
社區團購是一種趨勢,雖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但確實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它也促進著傳統商超的升級和變革,雙方共存、互相競爭才能穩定市場。發展壯大可以,但不能形成壟斷。希望在有關部門的監管控制下,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保證社區團購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