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6月29日,寧德時代股價再創新高,盤中股價一度達到519.60元/股,總市值突破1.2萬億元。
這是什么概念?
A股市值第四高,僅次于貴州茅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與茅臺和國企相比,這是A股中第一家跨進萬億俱樂部的科技股。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寧德時代這家企業,但一說寧德時代,車企無人不知。甚至紅杉資本的沈南鵬還如此調侃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
“產能緊張時,小鵬、理想和蔚來都堅持要電池,你怎么分配?是需要跟你喝酒,還是多去幾次寧德辦公室?”
這家掌握著新能源汽車命脈,提供動力電池,打敗了LG、松下、比亞迪、三星等知名電池大廠,讓造車三傻搶著合作的科技公司,究竟有什么增長秘訣?今天,伯虎財經和大家研究下。
一塊電池賣到市值萬億
在今年1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電池供應已經成為電動汽車普及的瓶頸。
甚至傳聞稱,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為了從寧德時代拿到電池,親自赴寧德時代蹲守了一周。
要說做電池,中國最早的還是比亞迪,比亞迪主打的是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
早期的動力電池市場還是日韓的天下,而國內電池企業都擠在低端的磷酸鐵鋰市場混戰,沒有人敢投高端三元鋰電池。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判斷:“比亞迪只有做車載磷酸鐵鋰電池,在世界、在中國才有出路。”
但曾毓群不以為然,不僅生產磷酸鐵鋰,還押注研發三元鋰。
(寧德時代電池,來源:網絡) 2018年的時候,每1%市場份額可以給寧德時代帶來1.5億凈利潤,給比亞迪帶來2.1億凈利潤,但到了2019年每1%凈利潤寧德時代增長1.64億,比亞迪卻下滑至1.7億。
兩家電池巨頭就此拉開了距離,由于比亞迪“既當裁判又當選手”,并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新能源汽車上,這也給了寧德時代崛起的機會。
從此,寧德時代一飛沖天。在國內,拿下了宇通集團、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福汽集團、湖南中車、東風集團和長安集團等客戶,幾乎拿下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訂單。
憑借著這樣的市場規模,最終實現了對松下的反超,成為了全球第一。
誰也想不到,一家原來做手機電池的公司,拆分出來做動力電池,遠晚于國外電池巨頭,卻用了10年時間就做到了全球第一,讓松下、LG受到威脅。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動力電池對車企來說意味著什么。
2014年,新能源汽車開始爆炸式增長。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特斯拉,早期的電池供應都是由松下提供,松下也因此占據了絕大的市場份額。
整車企業屬于機械制造行業,而電池企業屬于電化學行業,雖然同屬汽車產業鏈中,但隔行如隔山,造好車和造好電池完全是兩碼事。都知道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中最貴的部件,車企早就饞得不行。但由于動力電池領域的護城河較高,車企自建電池廠也都是淺嘗輒止。
由于意識到國產電動車發展不順源于動力電池環節的缺失,2016年,政策開始補貼高續航的動力電池,主要是三元鋰電池。而寧德時代是當時唯一可扶持的目標。
一是政策支持,二是踩中賽道,三是與大企業綁定,四是舍得花大錢搞研發。就這樣,憑借這四點寧德時代悶聲發大財。
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寧德時代一開始就與車企合作,通過綁定企業壟斷了動力電池資源。
而讓寧德時代走上正軌的是寶馬的訂單。在與紅杉資本沈南鵬的對談中,曾毓群曾經透露:“我們的運氣是比較好的,一開始做動力電池就是跟寶馬合作。”寧德時代吃透了寶馬800多頁的生產規范標準,此后去敲其他汽車廠大門時,無往不利。
為了搞研發,提高產能。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光是研發技術人員就達到了5592名。過去4年,寧德時代的研發投入總額從16.31億元增長到了35.69億元。
今年5月,創始人曾毓群身家達到345 億美元,一舉超過了常年占據香港首富席位的李嘉誠和李兆基,登頂香港首富。
與曾毓群一同登上10億美元富豪榜的,還有寧德時代的六位高管和兩位早期投資人,他們的總財富達到了720億美元,超過蔚來汽車市值。
可以說,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造富機器之一。而這臺造富機器背后,這家公司也屢次陷入輿論漩渦。
爭議不斷,寧德時代病了?
網上一搜寧德時代,看到的標簽多是“中國制造業企業”、“電池大廠”、“萬億巨頭”、“造富神話”。
這家萬億市值的科技公司,光環無數,就連招商國際、高瓴資本、聯想控股、富士康等知名機構公司也投資入股了。
不可否認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上做出的努力,大大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但這家巨頭壯大的同時,問題也暴露無遺,伯虎財經試著以開放性探討的方式來剖析解讀。
一直以來,電池最重要的是安全,可回看特斯拉、小鵬、理想、蔚來都無一幸免,電池自燃等事故并不鮮見。電池生產巨頭難辭其咎。
(2020年10月,福建邵武市一輛威馬EX5發生電池自燃,使用的是寧德時代的811電芯。來源:網絡) 2020年,堪稱是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災年”。
2020年夏天,廣汽新能源的埃安車型發生多起自燃事故,搭載的正是寧德時代的811三元鋰電池。
證券分析師白起說道,他認為這款產品沒有經過足夠的驗證,就開始上車了。
811三元鋰電池的核心是鎳。一位新造車勢力投資人表示:“原來大家都以為,只要每年把鎳的比例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就能年增長10%-15%,到2025年迎來一個爆發點。但鎳非常不穩定,超充容易著火,現在電池廠已經退回更低的鎳配比,再一點點做上來。”
據白起透露,這些爆炸事故比曝出來的多。他表示,“某些公司內部一個很普通的市場業務人員,就有100萬元的免簽字權,哪里有車燒了,少于這個數目都能把嘴封住。”
2021年1月,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邦普)老廠車間再次發生爆炸起火,造成1人死亡,6人傷情較重,14人輕微傷。
天眼查數據顯示,湖南邦普為寧德時代投資公司。
(數據來源:天眼查) 三元鋰電池所帶來的安全事故不斷增加,曾經政府大力補貼如今三元鋰電池卻成了寧德時代的一個短板。
在技術路線上,磷酸鐵鋰電池大有趕超三元鋰電池之勢。2020 年 3 月,比亞迪發布了磷酸鐵鋰電池的改良優化后的“刀片電池”,不僅安全性增強,能量密度也得到提升。而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的優勢逐漸被削弱,安全性一直被詬病。
如何解決安全性問題?2021 年4月曾毓群公開表示,寧德時代在未來 3~4 年間將逐漸增加磷酸鐵鋰電池的產能占比,三元鋰電池的產能會逐漸減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產能不足也讓曾毓群發愁。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隨著公司現有客戶新能源汽車的產量不斷擴大以及不斷開拓新的客戶,寧德時代目前的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
除了市場強勁的需求外,比亞迪兇猛的反超態勢也讓寧德時代感到了“產量不足”的危機感。過去幾年一直高居榜首、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占據過半份額的寧德時代,在2021年1~5月卻跌破50%的市場占有率大關,具體為49.1%。
而被視為對手的比亞迪,2021年前五個月在國內動力電池總裝車量中占比卻在上升,具體依次為13.0%、13.3%、12.5%、14.6%、17.3%。
為了提升產能,寧德時代在今年2月還加大投入,將在四川省宜賓、廣東省肇慶、福建省寧德三地投建電池相關項目,總投資不超過290億元。
安全問題頻出、產能不足讓人焦慮,寧德時代憂患重重。
如何突圍?
美團CEO王興曾在自己創立的飯否上回憶:
一個有幸早年投資了寧德時代的朋友,第一次走進創始人曾毓群的辦公室就被震驚到,只見墻上寫著五個大字“賭性更堅強”。
1999年,他選擇“賭”事業方向,決定入局手機鋰電池行業;2011年曾毓群再一次“賭”風口,將已布局多年的動力電池事業部從ATL中獨立出來,隨即成立寧德時代。
(曾毓群,來源:網絡) 這種“賭性狂奔”,也讓寧德時代走到了國際前沿,可隨之而來的是團隊的膨脹。
2020年3月,以某次專家來寧德時代調研被冷落為導火索,曾毓群發了全員信,批評公司內部的不良風氣,強調要以禮待人、客戶第一。
由于占據了供應鏈優勢,寧德時代在和車企合作時也較為強硬。
通常車企會在一個部件上有2-3個供應商,而車企相對強勢,都是先貨后款。但寧德時代卻反其道而行之。
“只有寧德時代是先款后貨,它是國內唯一能要挾車企的供應商,車企早就不爽了。”一位知情人士說道。
整個團隊呈現出的浮躁,也讓有些企業心生不滿, “寧德時代有點店大欺客”。
在產能緊張時,寧德時代供誰、不供誰,有自己的標準。這讓車企有時陷入核心零部件斷貨的憂慮中。
寧德時代的傲慢,再加上電池成本占比過高,也使得這些車企決定自主研發動力電池或者入股其他動力電池公司。
2020年,大眾入股國軒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長城汽車也孵化了蜂巢電池。動力電池烽火四起,寧德時代的老大位置并不穩固。
在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格局中,LG化學來勢兇猛,當年裝機量同比大增152%,市占率僅落后寧德時代3個百分點,上半年甚至一度反超寧德時代;松下則以約18%的份額位居第三。
與此同時,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并在發布會現場比亞迪播放了刀片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針刺試驗的比較視頻,直指三元鋰電池安全性低、耐高溫性能差等缺點。
試想如果各大車企都自給自足,市場上還有多少蛋糕能留給寧德時代?
為了打破局面,寧德時代也在抓緊電池的研發,研究方向包括金屬鋰電池、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下一代電池研發。
一位寧德時代人士透露,“寧德時代正在向上下游延伸布局,這其間會有很多出于戰略和財務的投資。”
例如,寧德時代計劃與螞蟻金服組建新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為80億元,這被視作補足能源消費環節中的金融需求。而除換電模式,寧德時代還布局了電動船、兩輪電動車、儲能等其他多元化的項目。
甚至還大搞投資,涉及儲能、充電基礎設施、換電、自動駕駛、出行公司、整車制造、汽車芯片等眾多領域。
在伯虎財經看來,如今動力電池裝機格局撲朔迷離。而寧德時代,能否守住老大位置依舊存疑。
一方面面臨市場挑戰,另一方面安全事故頻現,而關于寧德時代的加班問題也屢被人詬病。
在天眼查上,一名用戶評論道,“亂不是一點點,如果不需要生活和娛樂的來這里,那簡直是天堂,除了睡覺吃飯上廁所喝水,其它都是工作狀態。”
而寧德時代的前員工還在知乎上吐槽,“有句話很經典,如果你選了CATL,恭喜你,你放棄了所有的生活。”
甚至今年年初,寧德時代更是發布招聘信息,聲稱“不回家過年,月薪翻倍,稅后1萬3”。
在2017年致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曾毓群就要求那些洋洋自得,躺在溫室之上的員工,警惕政策壁壘放開后的殘酷市場環境。
可高強度的工作以及不算高的薪水,也讓不少技術人才勸退,高市值背后這家公司爭議聲如影隨形。
面對時代的洪流,寧德時代能否成功守擂,需要打個問號。